【話題討論:當想讓小孩學習音樂,不曉得從什麼樂器入門的時候?】
在學習音樂過程中,發掘小朋友的音樂天賦是非常重要的,但是,天賦是如何被看見呢?
📌在教學的過程當中,會看到小孩躁動的時候,這種時候通常是他們正在發現一件感興趣新奇事物,可能是他熟悉的事,也可能不是他所熟悉的,他就想一直做,但通常會被大人阻止或中斷,在那個當下、那個氛圍已經被孩子記住,
這種感覺就像我們,聽到一首歌會想起一個人、看到一張舊照片就會勾起回憶、聞到記憶中的味道馬上會勾起漣漪,這些是我們去學習的嗎?還是你成為那事件當中的主角呢?
看到這裡其實不用擔心,孩子的想法很單純,你對他好他就會用這種方式待你,當你對他大吼他也會用相同的方式對你,很簡單,我們能怎麼對自己舒服就怎麼對孩子。
每一位大人都需要有自己相當程度的選擇權,小孩的他也同樣需要,值得關注的是,孩子對於當下的反應是最最真實的。
當真正完成整合的人,會產生大震幅的 α 波,久而久之習慣這樣的操作下,便也會開始創造屬於自己的環境雨師活,讓自己活得相當自由。
🖍有時當父母很兩難,既要嚴格又要理解小孩的行為與作法,手心手背都是肉,我們肯定都想給孩子最好的教育、最好的榜樣、最好的生活……最好的,這是很好的,很值得讚賞與認同,但生活中有時就缺那一點點完美,有人能用旁觀者第三視角去看事情,給予父母心中的建議,而第三者角度通常會寄託在老師的角色,身為父母的我們會細心挑選師資、環境…,我們做對了。
當我們都挑選得相當仔細了,ex.技術、知識都無可挑剃了,卻無法為孩子挑選老師的心與思考,忽略掉老師能讓自己與孩子成為什麼樣的角色,而老師又能站在什麼立場與角度給予一切所知呢?
我們讓孩子成為不同事件的領導者,表達與接受,
培養孩子成為領導者,創造屬於他人生的劇本,順著走就能發覺他的天份。
❤️結語:任何教育都是一樣的,不分你我,每個人都要擁有被需要的權利那,我們會做得更好。
天份只有1%靠天生,99%都是環境影響的結果,天份有時是被掩蓋的,我們用能99%來影響,1%該怎麼開啟,正是我們可以為小孩把關最簡單的事。
🖍有基礎的認知後,就開始挑選音樂教育吧!
🎧1.律動 2.旋律 3.音樂性
律動尤其首要,我們總不想聽到一首曲子冷冰冰的吧~~~
旋律包含和聲…等可以增添曲子的豐富度
音樂性與律動相較於旋律是較難養成的。
音樂性結合了我們的人生經驗、周遭環境、感受,是創造力的一部分。
當擁有了這些,樂器自然而然就能上手,此時已不是在學樂器,而是玩樂器了。
#活用性教學成人也能學
#大藝術思考
#擁有自主權的獨立思考能力
#做最好的教育
#最好的教學場地不限定音樂
#我們擁有許多教學項目
#音樂
#舞蹈
#美術
#語言
#體育and
#科學
#當你準備好成為音樂人你就更應該來阿
#如果想培養孩子更應該來
#啟蒙不限定是小朋友只要剛接觸的你都應該要啟蒙
#心智啟蒙歸零
#音樂啟蒙班— 在傅·教育機構音樂教學中心 – 自由學習空間。